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关于唐代农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牛耕开始普及全国 ②出现结构更加完备的曲辕犁
③设置渠堰使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 ④出现高转筒车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三?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 (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的一种基本模式?(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2分)
(2)概括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本”“末”各指什么?(2分)统治者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2分)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政策?(2分)
参考答案:(1)答: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分)
(2)答: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
(3)答:“本”指农业,“末”指商业(2分)维护封建统治(2分)
(4)答:重农抑商(2分);表现在设立关卡和加征商税(2分)
本题解析:(1)“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③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④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具有脆弱性。
(2)根据材料信息“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可知反映了早期雇佣关系出现,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根据材料信息“末富居多,本富益少。”,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政策,“本”指农业,“末”指商业,统治者力图维护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地位,从而维护封建统治。
(4)根据材料信息“(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说明重农抑商政策下统治者设立关卡和加征商税,阻碍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余秋雨先生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请你判断一下,余先生笔下的“它”指的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大运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应该是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在成都平原修建的工程应该是秦国蜀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修建的都江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前中国还没有开始工业化进程,洋务运动才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A项错误;材料数据说明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B项正确;C项未考虑中国国情,理解有误;D项说法明显错误。答案选B
点评: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说明中国的传统经济依然领先世界。但是传统经济并不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并不能代表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于西方。从反映未来发展趋势的各项指标来看,中国已经明显落后。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明清时期国力强盛的主要表现有
①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加? ②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 ?③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 ?④国内生产总值的涨幅长期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明清时期中国的农耕经济走向鼎盛,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在1720-18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但国内生产总值的涨幅长期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的说法不合史实,其他各项正确。故选B。
点评:学习明清时期的历史,要从不同角度分析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看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迟缓、中国已经落伍的本质,认识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还要从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生产工具、统治者的政策和观念等方面全方位认识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