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茅盾先生的短篇小说《春蚕》(写于1932年)中写道:“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层。……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A.1853—1863年
B.1895—1905年
C.1912—1922年
D.1922—1932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以新的历史情景考查我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历程。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其主要描述了两家的发展都由“发起来”到“完结”,这正符合一战期问及其战后列强放松侵略与卷土重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故“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一战期间。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太常寺卿陈兰彬1876年奏称:“招商局创办后,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一千三百余万两。”这则材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A.推动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B.为民族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D.解决了军用工业运输问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打破了外商垄断的局面,客观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二 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城市同在,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在经济发达、进城务工青年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进城务工青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5%以上……据专家估计,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经济创造1万亿-2万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量,并为农村增加5000亿-60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另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测算,目前北京市农民工的劳动力贡献,在建筑业占83%,在批发零售业占49%,在制造业占29%。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
材料三 目前在中国4.8亿多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其中大专以上的只占到2.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仍占88%,从总体上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1994年转向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因素质太低而被遣返的占24.2%。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课题组
材料四 2010年春节刚过,珠三角企业出现了新一轮“民工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同样面临着“民工荒”的困扰。3月10日上午9点30分,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集体采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现在很多媒体有这样一个报道,很多地方出现了“民工荒”,在我们的报道中,很多农民工也向我们反映,他们到城里找不到工作,您认为这样的矛盾怎样解决?
——人民网
材料五 日本工业经济腾飞过程中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196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和《农业现代化资金筹措法》。规定在10年内要将农村中农户总数的60%转移到非农方面,同时计划由国家补贴利?息,向农户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这一规定促使农业现代化,改变原有的农业结构。20世纪80年代就普及了高中教育,使40%的农村适龄青年跨进了大学校园。同时,日本政府还在农村推行了一套职业训练制度,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摘自《农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农村劳动力自身存在的不足。
?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借鉴日本经验解决我国“民工荒”的问题。
?
参考答案:(1)1950-1957:“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和工矿就业。
1958-1960: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
1978-1984: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
发展。乡镇企业的兴起、非农产业比重的不断提高。
1985-2006:随着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非农业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
(2)贡献: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不足: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就业竞争力弱,就业空间小。
(3)利用国家权力通过立法和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规划和指
导。普及高中教育和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观察右图,判断该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发昌机器厂
C.天津开平煤矿
D.安庆内军械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材料信息“洋务运动”“能源开发”,综合分析可知是天津开平煤矿。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我国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材料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经济的地位

材料三:1989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经济的地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1956年我国所有制经济成分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照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我国的所有制经济成分又有什么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现象:私营工商业(私人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2)变化:从私有制经济占重要地位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原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或答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影响: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3)变化: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或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原因: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经济改革。②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决定了生产关系也应具有多种形式。
(4)说?明了所有制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都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