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十)
2017-08-22 05:56:5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A.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 C.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D.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管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这说明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故选A。B、C、D与材料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400多件政事。导致朱元璋如此勤政的主要原因是?(?) A.朱元璋过人的智力与精力 B.丞相职位被废除 C.明代社会矛盾尖锐,事务繁杂 D.明代官员的业务能力低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政务繁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及丞相,使君主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出现了皇帝政务繁忙的现象,故答案选择B项。材料没有反映朱元璋过人的智力与精力,故A项不正确;C、D项说法错误。 点评:关于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命题的角度有:(1)根据宰相制度废除的过程,认识其意义,或对相关材料作出正确的解读;(2)依据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化,分析皇权与朴树的矛盾。同时,解答材料选择题一定要紧扣材料,即使某些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但如果它与题干材料无关的话,也不应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汉承秦制”的表现不包括 A.承袭和发展了监察制度 B.承袭和发展了郡县制 C.承袭和发展了赋税制度 D.承袭和发展了严刑峻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 A.按遗嘱继承制 B.按年龄继承制 C.按军功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内容“嫡庶无别,则宗族乱”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规定的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D。ABC项错误,中国历史上王位继承有一定的制度,并非依据个人的意愿和年龄或者军工来决定。 点评: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为了防止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确立严格的大小宗关系,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西周时期确立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随着西周的灭亡而灭亡。但是宗法制的精神却保留了下来,在各朝主要表现为皇帝的继承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鳊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育官与选官制度(标准、方法)”。(4分)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4分)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秦至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发展趋势。(2分)
参考答案:(1)说明:汉代太学兴起,孝廉成为做官标准,通过察举制、太学考试等制度选拔官员.(4分) 相同:都呈现制度化趋势;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4分)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科举制选拔官员。(4分)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西汉的选官制度。从材料“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并结合西汉察举制度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西汉政府育官与选官制度的标准和方法。从材料一“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和材料二“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可以概括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2)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根据材料“吏部任免”“考试”“秀才、明经等科”并从科举制的作用、选拔方式和发展状况等方面归纳出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选官制度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的变化,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