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B.引进外资,加快发展步伐
C.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
D.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出了陈锡添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章活灵活现的再现了邓小平1992年1月19日至23日在深圳考察期间的音容笑貌和言谈举止。此后几天,《羊城晚报》《文汇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报纸纷纷予以摘登,转载,一个春天的故事由此传遍神州大地。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春”是指中国?
[? ]
A.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B.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C.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D.迈开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右表为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究其政策方面的原因,关键在于实行了
年份
| 产量(亿千克)
|
1980年
| 5.02
|
1981年
| 6.70
|
1982年
| 7.15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对外开放政策? D.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是图文材料型选择题,也是计量史学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1980-1982年间。由此时间信息可排除D项“现代农业发展模式”;C项对外开放政策和凤阳县的粮食产量提高没有关系,由此排除C项;新时期的土地制度仍然是公有制,因此B项排除;安徽凤阳之所以粮食产量三年垮了三大步,关键是因为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本题答案是A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D.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强调了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B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A 二者并未执行特殊的民族政策,C经济特区没有行政自主权, D经济特区执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但依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社会制度,A C D三项均不是二者的共同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共“八大”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 ]
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基本被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