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经济影响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结果,应当认为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的瓦解。这个情况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其表现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夺取世界资源的范围,将不会扩大而会缩小;世界销售市场的条件对于这些国家将会恶化,而这些国家的企业开工不足的现象将会增大; 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将会形成”?
————————?斯大林1952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材料三、“资本主义现在远不是从前那种资本主义了”,“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诸如公有制、计划化、社会保障,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已经成为了先进的西方社会生活习以为常的部分。现代的民主和法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主义思想和行动的成果,‘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概念本身在它们通常的、惯用的意义上已经难以描绘和说明现实”。?
—————————戈尔巴乔夫《未来世界与社会主义》
材料四、“当代资本主义有10个无法愈合的伤口,它病得非常厉害,一天不如一天了,而且这种衰败正在扩展,它在自行生长。经济战争、民族战争、少数民族间的战争、种族主义和排外现象的泛滥、种族冲突、文化和宗教冲突,正在撕裂号称民主的欧洲和今天的世界。”
——————————法国德立达1993年《马克思的幽灵》
材料五、“社会主义国家要把生产力搞上去,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20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前50年,共70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
———————1988年10月18日,邓小平会见外宾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分)
(2)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举例说明该观点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观点错误的根本是什么?其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最终产生了什么后果(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四的根本原因并论证材料五的观点。(3分)
(5)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就以上材料进行了综合探究活动,请你帮助他们拟定一个题目。(1分)
参考答案:(1)两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或福利政策)?垄断组织或者跨国公司的成立等
(任答两点给两分)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瓦解。错误。 (2分)
尽管除美国以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中饱受战争蹂躏、遭到了严重?破坏,但在战后,其经济却得到了迅速恢复,并为生产的迅速增长打下了基础;忽视了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功能;缺乏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2分 任答两点给两分。)
影响: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长期与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社会主义国家自我封闭;直接招致了苏联在经济上的不断滑坡。(2分)
(3)混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已具备了社会主义的特征。后果:苏联解体。(4分)
(4)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可避免。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分)
(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分)
本题解析:材料的选择,通过不同人物的观点,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知识包括了两次工业革命、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两极对峙、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等内容,五则材料不仅有一定的阅读量,且需考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说明。试题的考核目标,着眼于“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以及“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等方面。 第一问旨在考查考生在解读材料(“生产工具”“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二问和第三问通过对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观点的提炼及评价,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对其观点的评论既要有一定的立场,也要就其立场联系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说明。尤其在第三问上,考查了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第四、五两问考查学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本试题着眼于对历史学习方法的考查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采取的政策是
A法西斯上台? B罗斯福新政
C凯恩斯主义? D自由放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 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扩大了社会消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2分)?危机与新政?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弥漫着一片对西方文明的悲观情绪,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末日。新政的成果使罗斯福总统的声望与日俱增。有人认为“是罗斯福总统的个人魅力的极大地意志力挽救了美国。”
问题:(12分)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4分)
(2)你是否同意“罗斯福总统的个人魅力挽救美国”的观点?请说明理由。(8分)
参考答案:(12分)
(1)特点:采用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手段;(2分)
实质: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分)
(2)不同意。(1分)首先新政的实施主要是依赖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例如政府出资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小额存款提供信用保障;以工代赈、建立养老金制度等措施都依赖于政府的资金支持;(2分)其次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也为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2分)新政的措施中除了经济调控外,还加大了社会保障力度,实行失业救济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化解危机的作用。(1分)加上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的镇静态度和实行新政的坚定的信念增强了国人战胜危机信心。(1分)可见上述观点片面夸大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应该看到新政的成效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分)
(如考生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成理也可给分,但最多不得超过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美国度过了大危机,加速了生产力的恢复
B.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改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
C.改变了社会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管理体制
D.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