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维新变法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
B.强学会的成立
C.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
D.康有为组织保国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京赶考的举人在康有为的领导下发起了公车上书活动,标志着此时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也是维新变法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故选C。A项是维新变法的准备阶段;BD项是在维新变法开始后组建的团体。
点评: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运动是标志着维新变法由思想发展成为行动。此外,还要掌握维新变法的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但是为了减少阻力,采用托古改制的方式。虽然失败,但是依然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晚清时期,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依据上述观点,判断此人的主张是
[? ]
A.废除君主制
B.建立总统制
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材料一?梁启超将变法的过程描述为康有为由布衣而卿相的个人发迹史,将清政府陆续推行的新政缩减至康有为主导的“百日维新”,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将政变的原因约化为主维新的光绪和主守旧的慈禧之间的帝后党争。这些观点在现行的叙述中演变为:康有为是维新运动的主要领袖,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构成的维新派是当时唯一的进步力量,康有为的思想是变法的主导思想,他多年奔走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展,并最终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于1898年推行了短暂的新政。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曾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某班组成了三个兴趣小组对这两个派别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证,结果得出了以下三个结论:
(1)材料一中梁启超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梁启超这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试简要说明之。
(2)材料二中的三个结论,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简要论证。
第一组
| 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
第二组
| 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
第三组
|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参考答案: 答案:(1)维新变法前夕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对于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他的“托古改制”理论把孔子奉为变法改制的祖师,以此论证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以“三世”说来强调中国应由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的必然性。他的思想在维新变法时期影响最大,故而梁启超认为其思想是变法的“唯一指导思想”。 (2)第三组: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异曲”:维新派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制。 “同工”:都主张学 西方,反对君主专制,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救亡图存。 “殊途”:维新派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同归”:都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或: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但最终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上四点每点2分,共8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A.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 B.国共两党进行第一次合作 C.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D.新民主主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的真正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推翻清朝统治 C.抵御外来侵略 D.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根本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故选D。 点评:戊戌变法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看,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看,推行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改良实践,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进步的。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