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克己复礼为仁”的含义指的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西周的礼制就可以达到“仁”建立和谐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的目的,所以“礼”应该是一种秩序,一种等级秩序,而由于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故孔子所强调的礼应该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等级秩序,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项错误,人文主义是强调人性,汉代儒学开始扼杀人性;②项正确,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民本发展到君本;③项正确,先秦儒学重点在于主张仁政,反对暴政,汉代儒学则是强调维护君主的统治作为自己的目标;④项是二者的共同点,先秦儒学和新儒学都是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故选C。
考点:儒学的发展
点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先秦儒学大都是以反对苛政、主张仁政作为首要的目标,但是尚未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以后成为主流,发展成了维护君主统治的有力的工具,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其它各家思想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为西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科考制度的影响
D.思想控制的强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现显著变化的时间是在明清时期变化猛增,“贞节“是古代女子道德要求的一个体现,其主要要求来自于儒家封建理学思想。“贞节”妇女增多是儒家封建理学影响深入人心的表现。故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朱熹是在“礼崩乐坏,三纲五常之道绝”的危机面前,有志于重振儒家伦理道德,提出了很多成圣的修养工夫。朱熹表述道德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分别运用“仁”、“智”的术语。用“智”来表述“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的传统,而“仁”作为儒家的核心道德理念也是毋庸置疑的,……朱熹这样说过:“若无这智,便起这仁不得。”“《大学》物格、知至处,便是凡圣之关。”“须是物格、知至,方能循循不已,而入于圣贤之域。”
——刘克兵、、朱汉民《朱熹思想体系中的知识与道德》
材料二 不知有公德,故政治之不进,国华之日替,皆此之由。道德之立,所以利群也。夫英国宪法,以侵犯君主者为大逆不道;各君主国皆然法国宪法,以谋立君主者为大逆不道……今世士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此由学界之奴性未去,爱群爱国爱真理之心未诚也。盖以为道德者,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有发达,有进步,一循天演之大例。前哲不生於今日,安能制定悉合今日之道德?
——梁启超《新民说》
材料三 在1917年8月写给黎锦熙的信中,毛泽东提出“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思想道德必真必实”,主张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新道德思想,用新的道德思想重塑国民的道德心灵,以此根本改造社会,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
——摘编自彭平一、钟翡庭《论青年毛泽东以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对知识与道德关系的观点并指出朱熹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就道德和知识的关系提出的主张。(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提出的新道德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新道德观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提出的救国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道德与社会发展这一问题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4分)
参考答案:
(1)关系:知识是道德的必要前提。(1分)
背景:儒学的正统地位面临危机;(1分)朱熹等儒学家有志于重振儒学伦理道德。(1分)
主张:美德即知识。(2分)
(2)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救亡图存思想、进化论思想。(3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意义:冲击了封建道德,促进思想解放;(1分)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1分)
(3)主张:以新道德来改造社会、拯救国家。(2分)
原因: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对民主的追求;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每点1分,最多4分)
(4)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所给答案与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0分)
第二层次,所给答案,只写出“道德与社会发展”的单向关系,未进行论证;(1分)
第三层次,所给答案,能够说出“道德与社会发展”的双向关系,但未进行论证;或能体现 “道德与社会发展”的单向关系,有论证;(2分)
第四层次,所给答案能够说出“道德与社会发展”的双向关系,但只是单向说明论证;(3分)
第五层次,所给答案能够说出“道德与社会发展”双向关系,并进行了双向关系的论证。(4分)
本题解析:(1)此问要求一方面要结合材料,另一方面要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苏格拉底材料未提及,须利用基础知识。此题的关键词“若无这智,便起这仁不得”,意思说没有智(知识)便不会有仁(道德),这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相似。背景材料中指出“在礼崩乐坏,三纲五常之道绝的危机面前”可见是儒家思想遇到危机,受到佛道德冲击。此题实际暗含三问,“观点”“背景”“主张”。
(2)此问需要学生逐条阅读材料提炼观点。“不知有公德,故政治之不进,国华之日替,皆此之由”,即不进则退,没有先进公德,就会灭亡。“夫英国宪法,以侵犯君主者为大逆不道;各君主国皆然法国宪法,以谋立君主者为大逆不道”,即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有发达,有进步,一循天演之大例”即受天演论(进化论)的影响。第二小问要结合教材知识回答。《新民说》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新文化运动期间,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方面作答。
(3)此第一小问需要学生阅读材料提炼观点。难度不大,关键词“用新的道德思想重塑国民的道德心灵,以此根本改造社会,达到富国强民”即用新道德改造社会,达到国家富强。第二小问联系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主要史实,政治上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进行。经济上民主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思想上西学东渐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平等进化论的影响。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展开,提倡新道德,打倒孔家店,思想解放。
(4)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属于开放性题目,要求围绕“道德与社会发展”这个核心问题进行论述,必须有理有据,史论结合。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先亮明观点,是什么关系。第二步加以论证,充分利用史实。第三步简单归纳,如“综上所述”,尤其注意要论述双向关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梁启超新民说;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毛泽东用新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启蒙运动》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