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表一 表二
A.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反映了从先秦到西汉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B.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C.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郡县制的知识。从图一中看星宿的分野是按列国来分配,图二是按州来分配,由列国到州的变化实际上应该是由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而带来的变化,亦即中央集权的强化。故答案为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记》
材料二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弄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争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秦始皇的意见如何?他又是如何落到实处的?(5分)
(2)材料二,宋太祖听了赵普的分析后,是如何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的?(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宋初的改革带来了什么弊端?(2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秦宋王朝改革的相似点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分封制的存废问题;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废除分封制;秦始皇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5分)
(2)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官,设通判监督;把大部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3分)
(3)宋初的改革影响了地方政府工作效率,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2分)
(4)相似点是把地方兵权收归中央,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争论的焦点从材料一中“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和“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置诸侯不便”的信息可得出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分封制的存废问题;第二小问意见从“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废除分封制;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秦统一后的措施来分析可得出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二可知宋初面临的问题是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答出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即可,如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官,设通判监督;把大部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三中“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来分析北宋集权的措施产生的消极影响来分析即可,如宋初的改革影响了地方政府工作效率,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改革的相同点从“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信息可归纳出把地方兵权收归中央;根本目的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集权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统治日趋稳固
B.封建统治日趋衰弱
C.民主思想正在成长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许,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予,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分)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有哪些?(8分)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分封制。
(2)臣属关系。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周天子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一些诸侯国实力强大,王室衰微。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文字内容直接找出答案;(2)本问题其实就是分封制下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关系,结合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即可;(3)材料三中文字说明诸侯王敢公然反抗周天子的命令,甚至直接对周天子进行人身攻击,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可以找出其原因所在。
点评:高考中对分封制的考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分封制的内容(分封制的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②保卫周王室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和分封制的影响或作用。一方面分封制实现了两周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扩大了两周的统治疆域,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合理合法壮大为割据势力埋下了隐患。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建诸侯而少其力,少力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主要因为 ( )
A.形成中朝机构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C.汉武帝削弱王国势力
D.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