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历经1300余年,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诗赋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重要考试项目。唐初考试由于“明经多抄义条,进士惟诵旧策,皆无实才”,乃下诏进士加试诗赋。作诗赋既要具备足够的自然常识、文化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并要有激情。这一切都有助于活跃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感情。但科举考试在于选拔官吏,并非选拔诗人,诗赋作得好,并不一定善于吏治。唐代宗时礼部尚书杨绾批评开元、天宝之际的进士“以声律为学,多昧古今”,“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同挂壁”(《旧唐书》 卷一一九 《扬绾传》)。他认为经史知识是居官所不可缺少的。北宋的王安石,南宋的朱熹,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前者认为诗赋无补于治国,后者认为诗赋无助于人的道德修养,都要求取消诗赋。但直到清末,诗赋一直是进士科的考试项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告示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南闱放榜图(清代科举考试江南乡试放榜图)?
——《中国大百科全书》
根据以上材料,选择恰当角度,对上述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作点评。
参考答案:科举制的产生是古代选官制度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历史进步。它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拔官吏的方式破除了先前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利于提高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文化素养,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利于促成社会普遍而持久的读书风尚。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确实产生了许多像文天祥这样的封建名臣。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大多与治国治民的实际要求相去甚远,也就导致考生钻研诗赋、醉心八股的消极倾向。总之,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选拔奴仆的考试,出现类似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科举制的利弊认识。本题角度自由,可以对科举制予以肯定或否定,但必须根据材料发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秦始皇时期,已经开始注重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其设置的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的官职是
[?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典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0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材料四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邱涛《辛亥百年论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2分)汉朝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2分)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1分)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2分)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批驳。(6分)
参考答案:(1)周朝:实行分封制。(2分)汉:察举制和征辟制。(2分)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2分)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2分)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2分)
(3)“笼子”指的是实行三权分立。(1分)制定了1787年宪法;总统是美国政府的首脑,经公民投票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总统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项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2分)趋势:政治民主化。(1分)
(4)①由于列强侵略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引起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反抗;(1分)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成立革命团体,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了一系列武装斗争,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因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分)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进程;(2分)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所决定,其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1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据材料一“...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结合所学分封制的知识即可说明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结合察举制和征辟制可知汉朝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2)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发展历程。结合教材的史实归纳即可,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结合美国的政治制度可知“笼子”指实行三权分立。结合美国三权分立的运行机制可知美国怎样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不难得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政治民主化。
(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的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来批驳材料四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并应从理论高度分析其错误的根源所在。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美国三权分立政治的特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评价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审议决策之权
B.监察百官之职
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可知强调的是监察百官的职责,因此选B.
点评: 材料型选择题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刺史 ④军机大臣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