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是
[? ]
A.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B.“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C.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图一到图二的转变说明孔子


图一孔子周游列国?图二孔子不仕,退修诗书
A.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B.没有坚定的信念
C.找准人生的目标和定位
D.热爱教育事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图中的孔子的行为,图一为了其政治理念奔走于各国,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他的观念得不到认可,只好退修诗书,所以反应出了孔子找准人生的目标和定位,C正确,B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大意为“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根据此可知,“礼”和刑罚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D项理解不正确,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对柏拉图的思想主张说法错误的是
A.哲学上提出了唯心主义的理念论
B.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C.要实现理想国,必须由懂哲学的人做国王
D.国家的目的不是和谐与效率,而是民主与自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柏拉图思想的基础知识。柏拉图在哲学上主张唯心主义,即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政治理想上主张建立乌托邦式的国家,主张哲学家管理国家,结合选项,所以选择D 。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种演绎逻辑贯穿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的研究、思考之中?(?)
A.甘地
B.孙中山
C.亚里斯多德
D.牛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三段论”类型的演绎推理过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被选项中最擅长逻辑推理的杰出人物是亚里士多德,答案选C项,A B D三人均不合要求。
点评: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并称为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三位杰出思想家,他们三人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所在。其中亚里士多德以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著称于世,柏拉图以《理想国》文明,而苏格拉底则以其对民主自由原则的捍卫和对人循循善诱的教导为世人所称道。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