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史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庚子、辛丑以后,国家危机日益暴露,而满洲
部族之意识日益鲜明。”这主要表现为清政府?(?)
A.实行“新政”
B.实行“预备立宪”
C.罢黜袁世凯
D.镇压革命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使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的因素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科学技术的发展?③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的出现?④两极格局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是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不符合题干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过2 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一大批艰苦创业的知识分子和英雄模范,构筑了新中国的精神家园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复兴之路》解说词
回答:(1)依据材料列举“经过2 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建设、
科学技术方面各取得的成就。
材料二? 1960年代,新中国追赶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速度慢了下来。而这一时期,中国的近邻日本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国民收入在7年里增加了一倍。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行,使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猛增了一倍多。1968年日本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
——《复兴之路》解说词
(2)二战后以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重重困难之中,人们渴望着一股强劲的新风,吹散笼罩在前进道路上的浓重迷雾,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严峻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需要所有中国人对这个重要命题做出回答,正在穿越历史三峡的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出现。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所学说明“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是怎样出现的?其为现代化建设提出
哪些创见?
参考答案:(1)政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经济: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分)科技: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形成了科技队伍。(2分)
(2)参与世界贸易;利用国际资本;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关注社会福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专门人才进行企业经营。
(3)结束文革,邓小平恢复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2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4分)
本题解析:本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高考的特点。设问既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也考查其综合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道好题。第(1)问要求从材料中获取答案,注意不要简单照搬课本知识。第(2)问实际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结合课本回答即可,分值只有3分,因为简单概括就可,不宜展开。第(3)问实际考查邓小平的复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相关知识概括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央开展了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商品粮及工业原料的需要,农民的购买力限制了工业品市场。所以1953年开始,中国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上了农业合作化道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农村建立起来。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中国在新疆地区开通铁路始于
A.恢复国民经济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62年12月,钢轨铺到了乌鲁木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1956年到1966年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