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沃德·巴特雷在《1450一1800年世界银决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在新航路开辟问题上,有人形象地比喻西班牙“替人做嫁衣裳”,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含义。(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6分)
材料二?在17、18世纪的杭州,徽商云集,他们与官府关系密切,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米市桥、黑桥俱是米行,孩儿巷、官巷口则俱是布行,清河坊则俱是药行,而铁犁、纺车无从寻觅。参茸、瓷器、龙井、丝绸、西洋奇物则更是无所不有。各行各业,主要买家俱为衙门,米市布行亦在其列。店主兴衰荣辱全依官府,苛捐杂税自不待言,飞来横祸亦未可知。
—一商编自《杭州市志》
(3)白银大量流入对当时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否产生了根本性影响?结合材料二中商业发展的特点说明你的判断。?(3分)
材料三 “新大陆的银……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把世界各处相隔遥远联络起来,大体上也是银的买卖为媒介。”?
——[英]亚当·斯密《国言论》
(4)根据材料三,白银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含义: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大量白银流入西欧其它国家及中国;(1分)
在世界市场中陷入边缘境地(或没有引起西班牙经济政治结构近代化变动;或没有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通和商路的发展;(2分)
白银流入西欧,促使金银贬值,消费能力提高,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的需求扩大;(2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两个点,每点1分,如果在第l点中只回答“新航路开辟”,得1分。)而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国产品需求量不大;(2分)
(3)没有。(1分)
特点:官商经营为主;生活性消费和奢侈品消费为主;政府消费为主。(答出2点即得2分)
(4)作用:充当世界贸易的媒介;(1分)有利于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1分)
本题解析:(1)含义依据材料一中“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的信息来归纳,可得出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大量白银流入西欧其它国家及中国,没有在本国转化为资本,没有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因可从新航路的开辟、中国在传统贸易中出超的地位来分析,如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通和商路的发展;白银流入西欧,促使金银贬值,消费能力提高,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的需求扩大。
(3)依据可从材料二中“他们与官府关系密切,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米行、布行、药行”“各行各业,主要买家俱为衙门”的信息可概括出官商经营为主,生活性消费和奢侈品消费为主,政府消费为主。因此白银大量流入对当时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4)作用依据材料中“新大陆的银……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把世界各处相隔遥远联络起来”的信息,从世界贸易、世界市场等角度来思考,可得出充当世界贸易的媒介,有利于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概述17—18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3分)。并概括、分析与同时期的英国相比,中国缺少进行工业革命的经济因素有哪些。(9分)
参考答案:状况: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分)
因素:资金不足,市场狭小,技术不成熟。(3分)
说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工场的生产没有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6分)
本题解析:17、18世纪中国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最高峰,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发展非常缓慢;第二问实际上就是要我们能够进行知识迁移,回答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与英国工业革命相比,我们缺乏政权支持、资金、技术、市场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气势宏伟的重庆湖广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为当时在渝的湖北、湖南商人相互帮扶、聚会联谊之所。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因素是
A.政府对商业控制放松
B.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C.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D.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对历史概念的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清乾隆”“在渝的两湖商人”“会馆”。根据所学可知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因此选择D项。学生应把握中国古代商业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唐代长安“万年(县)领(朱雀门)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长安(县)领(朱雀门)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长安志》卷7)。“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会要》)。唐政府对于法定设置的市,分设市令负责管理。例如“京都诸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丞为之贰”(《唐六典》)。
? 材料二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燕翼诒谋录》
? 材料三 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处。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听闻。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有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瓦肆(娱乐场所)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东京梦华录》
? ?材料四 王晏出至草市,马惊走,鼓步从车而归。(雍州刺史张欣泰发动叛乱,鄱阳王萧宝夤狼狈逃亡三日)戎装诣草市尉,尉驰以启帝。
——《南齐书》卷19《五行志》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唐朝的“东市”和“西市”是什么场所?概括唐代“市”的基本情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据材料二、三,与唐朝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当时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何谓“草市”?最早出现于何时? “草市”与“市”有何区别?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唐朝政府在长安设置的固定商业场所(交易场所)。有严格交易地点和时间限制、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
(2)坊市界限被突破,市分散在城中;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表现:东京是全国商品及交易的中转站;商品交易规模大;夜市通宵达旦;娱乐场所商业活动丰富多彩。
(3)农村集市。南北朝。区别:“市”在州县以上的城市设置,“草市”在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市”为政府设置,“草市”未经政府批准,为民间集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 ]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