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
A.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
B.国民党统治垮台
C.渡江战役刚刚开始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49年3月,而B、C、D三项发生的时间均在1949年4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是因为( )
A.规模大、时间长
B.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制定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解题关键词是“主要”。太平天国制定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其内容明确表明要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及的。A、B、D三项也都是原因,但C项是主要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1)在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这片土地上发生过哪些重大的革命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人正在探索怎样的革命道路?中共选择这一道路的基本依据是什么?这一革命道路的最终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指出长征期间为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共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图片上看,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应该从红军英雄们身上学习哪些“长征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事件: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2)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城市中敌强我弱。结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
(3)重大问题:遵义会议上结束了王明“左”倾军事和组织路线,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共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4)转移: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瑞金)转到北方(西北、延安)。影响:长征使中国革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保存了革命的力量,有利于人民武装的发展壮大;随着民族矛盾的加深,抗战的来临,革命中心陕北成为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革命集体主义精神;③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依据下列图片内容特征,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一次民主革命运动?
?
?
?
A.五四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一二·九学生运动
D.护国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材料信息可知是五四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诗存南渡后,入梦靖康前”本是对南宋偏安的伤感之词。20世纪30年代后期,文学家吴苾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南渡集》;历史学家陈寅恪也吟出了“南渡自应思往事”的诗名句。文人的这一表白有可能是“暗喻”(?)
A.对南宋南渡后的历史反思
B.对国民政府退守西南的失望
C.对渡江战役胜利在望的赞美
D.对红军长征脱险后的期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材料当中的,“20世纪30年代后期,文学家吴苾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南渡集》;历史学家陈寅恪也吟出了“南渡自应思往事”的诗名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南京政府前往西南。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本单元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区域,因为内容的充实性和地位重要性决定其在高考中所占的显赫地位。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的命题立足基础,突出主干,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多是链接性考查(例如2012年安徽文综第36题),多运用新情境、新材料。本单元的命题围绕主干知识:列强侵华影响与评价、辛亥革命、国共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斗争等。预计明年高考命题形式将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突出考查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历程中有着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突出考查考生理解认识、探究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