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这能够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C.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分)
材料二?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2)据材料二,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3分)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二,分析归纳工业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显著的特点?(3分)
3、判断题 明清时期,赣南地方志中频繁出现关于“盗”、“贼”的记载,官府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镇压或招抚,其最终目的都是化“贼”为“民”。这表明,当时朝廷(?)
A.增加户口以保证赋役征派? B.意在加强君主专制
C.中央集权呈现出弱化趋势? C.力图保护小农经济
4、判断题 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时间
| 人口户数
| 官民田地
| 夏税米
| 农桑丝
| 折绢
| 秋税米
|
弘治年间 (1488—1505)
| 148.7 万户
| 399270顷
| 86600 石余
| 3970 斤余
| 3175 匹余
| 2560270 石余
|
嘉靖年间 (1522)
| 130.3 万户
| 398566顷
| 82965 石余
| 4264 斤余
| 3411 匹余
| 2576888 石余
|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D.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显著
5、判断题 《吕氏春秋》写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表明战国时期( )
A.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
B.“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土地私有调动生产积极性
D.政治动荡引发土地制度变革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