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超问治天下之道于南海先生,先生日:以群为体,以变为用。斯二义立,虽治千万年之天下可矣。……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己群之败,他群之利也。何谓独术,人人皆知有己,不知有天下。……以故为民四万万,则为国亦四万万。夫是之谓无国。善治国者,知君之与民,同为一群之中这一人,因以知夫一群之中所以然之理,所常行之事,使其群合而不离,萃而不涣,夫是之为群术。……君主者何,私而己矣;民主者何,公而己矣。泰西行民主,善群术,今我以独术与群术相遇,其亡可翘足而待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许德珩起草的五四游行宣言)夫和议正开,我等之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日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背公理而逞强权,将之土地由五国共管,侪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
——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自有天演以来,即有竞争,有竞争则有优劣,有优有劣则有胜败,于是强权之义,虽非公理而不得不成为公理。
——梁启超在五四运动时的谈话
(1)材料一中梁启超以“群”为核心的社会政治思想包括了哪三个主要倾向?有何意义?(6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对当时的“公理”的理解有何区别?如按材料三中的观点,梁启超会如何看待五四运动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1)主要倾向:政治整合、民主化和含蓄而矛盾地接受民族国家思想。(2分)意义:这一思想的出现标志着一个重大的转折,即失去
内在思想魅力而仅仅保留其宣传价值的“经世”,作为中国政治传统的一个主要理想趋于完结,受需要新的理想和新的价值观来取代经义理想的推动,中国的政治文化将被近代西方的各种思想意识所吞没。(4分)
(2)区别:材料二认为“正义即公理”,材料三认为“强权即公理”。(3分)看待:因为“强权
即公理”,中国便只能发奋自强,“外竞国权”,而没有道 91EXAM.org义上的理由谴责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反正“落后就要挨打”,况且这种谴责只能引致嘲笑而得不到同情,因而起不了任何实际作用。(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26年开始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历史意义在于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对统治
B.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C.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侵略权益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伐历史作用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对历史结论的分析和理解能力。1926年开始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对统治,但并没有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如北伐后,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只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没有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侵略权益,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正确的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大型歌舞剧《东方红》中唱道:“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
A.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B.李德、博古的指挥
C.红军主力会师奋战
D.国民党内部出现分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出现在?(?)
A.淞沪会战中
B.太原会战中
C.徐州会战中
D.枣宜会战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37年9月,115师在林彪,聂荣臻率领下,埋伏于平型关一带作战,当日军进入埋伏圈时,115师发起猛烈进攻,经过一天激战,歼敌1000多人,缴获大量战利品,取得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是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清算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决定发动秋收起义,给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方向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国民党一大是国民党的会议,与中共的思想问题解决无关。C项中共七大是迎接抗日战争胜利的会议,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D项更是错误,中共八大是建国后的会议,故答案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