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A.斗争的侧重点上
B.失败的根本原因上
C.失败的客观原因上
D.运动的阶级基础上
2、判断题 针对日军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执行的作战方针是?(?)
A.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B.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
C.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D.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
3、判断题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南京静海寺

图2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3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完成:
(1)分别指出图1、图2、图3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1853年,英国报纸曾登文:“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关于此句陈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②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③暗示叛乱运动面临双重敌人的镇压④说明侵略者极为仇视中国革命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判断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材料二 “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与停滞对立”。“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中国纪事》 1862年
材料三 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历史上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孙中山
材料四 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向西方探索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二、三都否定了太平天国,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前三则材料不同,材料四是如何肯定太平天国运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分析马克思认识变化的原因,并说明我们从中学习马克思怎样的学术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