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l0年的暑期,小辉同学参加了“红色之旅”,旅行团一行从江西瑞金启程,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到达陕北。与这一线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红军长征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红军长征途中,能顺利通过川康边境的主要因素是:
A.利用了国民党中央军与地方军阀的矛盾
B.毛泽东天才的军事指挥才能
C.红军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D.党和红军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解题的关键抓住“顺利通过川康边境”,而川康边境是少民族聚居区,从而得出正确答案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所索之款虽极奢巨,然与普法之役已迥不相侔(同)。查法国所让两省之地,较之奉天南边并台湾全岛为尤要;所赔兵费用金申算,则六倍日本之数。中国地大物博,土肥矿多,户口之繁甲于天下,百姓极为勤俭,工商废而未举,诚能变革中国旧俗,采用泰西新法,富强之期可立而待。不但中日条约让地赔款未足为中国累,而十年之后诸务繁兴,国富民强之效,必为中国前此所未有。区区日本,此约何足深较。
——《总署收美国科士达函》(189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国政府对待《马关条约》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该看法中不合理成分。(12分)
材料二?美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奉行的政策,虽然没有直接侵害中国,但无疑为日本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提供了有力的外交支持,违背了美国声称的对华友好政策。事实上,在当时东亚国际关系中,日本政府在外交上也始终将美国看作最友善的国家而充分加以利用。然而,后来的历史表明,美国希望利用日本来实现其东亚政策,并不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
——崔志海《美国政府与中日甲午战争》
(2)请结合一战至二战间相关史实,说明“美国希望利用日本来实现其东亚政策,并不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6分)
材料三?不管人们是否承认,五十多年来中日关系几乎是中美关系的附属品。因此,中美推迟乃至消除长期战略冲突的产生,将极大地有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双边关系改善和破解美日战略联盟,是一体两面;只要两个过程均运作得法,届时可能会产生相互效应,从而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邱震海《国际先驱导报》(2005)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二战后中、美、日的外交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论证。(7分)
参考答案:
(1)看法:条约比法国在普法战争所损失要少;条约是中国崛起的契机;条约不会拖累中国。(6分)
不合理:该条约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巨额的赔款,迫使清政府大举借债,使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仿效西方进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但最终失败,中国富强遥遥无期。(6分)
(2)史实:①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山东,并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大有独霸中国之势;②日本与英国续盟成为美国称霸东亚的重大障碍;③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美日矛盾加深;④1940年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严重威胁美国的利益;⑤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美国遭受重大损失。(答对任意三点给6分)
(3)观点:中日关系几乎是中美关系的附属品(或中美关系极大地影响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相互影响。(3分)
史实: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政策;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正常化。(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归纳能力。从材料“日本所索之款虽极奢巨,然与普法之役已迥不相侔(同)”“诚能变革中国旧俗,采用泰西新法,富强之期可立而待”“不但中日条约让地赔款未足为中国累,而十年之后诸务繁兴,国富民强之效,必为中国前此所未有”可以概括出当时美国政府对待《马关条约》的看法。根据所学知识,从《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来分析美国观点的不合理性。
(2)本题主要考查中日美之间的关系。依据教材相关知识,近代美国企图日本侵华扩大自身在华权益,在二战期间,日本独占中国,其史实:①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山东,并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大有独霸中国之势;②日本与英国续盟成为美国称霸东亚的重大障碍;③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美日矛盾加深;④1940年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严重威胁美国的利益;⑤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美国遭受重大损失。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双边关系改善和破解美日战略联盟,是一体两面;只要两个过程均运作得法,届时可能会产生相互效应,从而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可以归纳出作者的观点:中日关系几乎是中美关系的附属品(或中美关系极大地影响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相互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的相互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 ]
A. 武昌起义?
B. 广州起义?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特点的概括,最全面的是:
A.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B.由局部战争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
C.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单独起来抗日的战争
D.在两条抗日战线指导下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民族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应该择优选择,看哪一项最全面。A与B相比,A缺乏对抗日战争性质的内容;C只是从时间上表述;D只说了性质这一个方面。B项涉及到了抗战的范围、性质等诸方面内容,最全面,故选B
点评:学生需要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的一些事实:包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两个战场、重要的代表会议、抗战意义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