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耢,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兰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来源:91exam .org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近代中国王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表1?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材料三 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7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
——摘自《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记》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2)由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低看出: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民国政府的倡导,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多地少;综合国力弱,农民购买力低下。
(3)政府重视“三农”问题,予以政策扶持;综合国力增强,农民购买力提升。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古代、近代劳动者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当代形成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古代主要使用入畜力;近代开始引进和使用农业机器;当代普遍使用农机具,广泛运用农业科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B.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一是二牛抬杠,图二是曲辕犁,所以反应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符合题意的是B项,CDA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农业种植中施肥很重要;C是苗出的齐、长势好是丰收的标志。D是农业时令节气的重要性,什么时令种什么、收什么。B.中的“各顾各”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直接满足本经济单位或生产者个人的需要。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小农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从图8的秦印、汉瓦与画像石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①秦印中的文字多为小篆?②东汉画像石反映出当时牛耕的景象
③汉瓦中多为篆、隶字体?④文物反映着秦汉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中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三:《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今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后期,人们取名命字,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犁,字子牛。
——引自林炳文著《中国古代史》上册
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2分)你能说出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吗?(3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现象?(2分)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⑴生产方式: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自然经济、个体农耕均得分)(2分)?
特点: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1分)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1分)?
③男耕女织、自给自足?(1分)?
⑵基本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分)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1分)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1分)
⑶春秋时期牛耕出现并得到推广(只要答出牛耕出现就得2分)。
牛耕的推广:井田制开始崩溃或瓦解,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每小点各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
第(1)问,结合小农经济的相关史实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回答,材料详细地说明了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3)问,说明的现象,根据材料即可得出答案。它的影响,主要从经济的角度来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