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地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 ]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2、判断题 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①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③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④在少数民族地区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首要任务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判断题
(安徽省濉溪县200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29题)(16分)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每一代人都继承了前一代人创造的文化遗产,每一代人又把自己继承和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传给后代,这种薪火相传的过程就构成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历程。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拟举办“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展览一: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⑴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人物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7分)
?
| 中国?孔子
| 古希腊?苏格拉底
|
时代特征
|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铁农具、牛 耕出现,井田制瓦解;百家争鸣。
| ①
|
思想观点
| ②
| 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
|
评价
|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被尊称为圣人。
| ③
|
?
展览二: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存在的对西学的争论: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已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⑵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6分)
⑶某中学准备就丙的观点开展一项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确定一个课题。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
展览结束语: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21世纪是东方的时代”,这是近年颇为鼓舞人心的预言。在21世纪新形势下,“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
⑷请根据结束语及以上材料和问题,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谈谈你的看法。(2分)
4、判断题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为落实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刘少奇积极倡导
[? ]
A、义务教育
B、“两种教育制度”
C、素质教育
D、学前教育与大中小学教育相结合
5、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 ]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