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中所反映的事件,其作用不包括?

[? ]
A.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B.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
C.鼓励了工商业的发展
D.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
2、判断题 李鸿章在1876年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 环逼,合反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这表明
[? ]
A.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标是西方列强
B.李鸿章筹办洋务的重心在于对内镇压
C.建立强大海防,借之与列强妥协谈条件
D.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平均每年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
——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对华贸易由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2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里铁路等特权。
——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和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增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洋务活动哪一项符合上文思想
[? ]
A.成立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组建北洋舰队
D.创办京师同文馆
5、判断题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
②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④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