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诗·鲁颂·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在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一个特立独行的诗人群体逐渐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阮籍等七人隐居山阳(今河南修武),纵情于歌、酒、舞之间,文采歌赋各有所长,崇尚老庄,政治上拒绝做官,不与统治者合作。
材料二: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材料三: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四: 以下是明代江南地区女子的歌谣:
歌谣一 黄狗黄狗你看家,我在园中采红花,一朵红花采不了,双双媒人到我家。“我家女儿年纪小,不会伏侍大人家,”“爹阿爹,不要忧,娘阿娘,不要愁,看我明朝梳个好光(鲜)头,前边梳了盘龙髻,后边来到看花楼,看花楼,饮好酒,他弹琵琶我拍手。”
歌谣二 竹公竹婆竹爹娘,今年让你长,明年让我长。你长没有用,我长嫁儿郎。
歌谣三 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不害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摔不倒。
材料五:胡居仁(1434~1484),字叔心,号敬斋,余干县梅港乡人,……性行纯笃,真正做到“日三省乎己”,每日详书自己得失。年方弱冠,孝顺闻名。一次,父亲有病,胡居仁亲自尝父亲的粪便,查验病情。父亲去世后,胡居仁绝食多日,形销骨立。父死,母照俗例作道场超度,他不信道,然而总命难违,撰联明志:“读东儒书,不信西天佛祖;奉北堂命,乃作南无道场”,成为千古佳话。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明朝士人区别于以往士大夫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
(2)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其社会根源是什么?(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5的真伪,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从事工商业而致富。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尤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影响到士大夫阶层。 (8分)
(2)反映了人性中对自由、平等和幸福生活的追求。社会根源: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变化,礼法约束受到冲击。 (6分)
(3)应该是事实。程朱理学强调个人修养,强调伦理道德,因此出现这样的人在明朝是非常可能的。(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归纳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明代士大夫特点从材料三中“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与市为贾”的信息,可概括出从事工商业而致富;第二小问原因联系所学,从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角度来分析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思想感情从歌谣中“看我明朝梳个好光(鲜)头,前边梳了盘龙髻,后边来到看花楼,看花楼,饮好酒,他弹琵琶我拍手”“大脚好”的信息可得出反映了人性中对自由、平等和幸福生活的追求;第二小问社会根源从明代思想观念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来思考,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变化,礼法约束受到冲击。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五的信息主要突出胡居仁十分孝顺父母,结合其所处时代来看,正是理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而理学强调个人修养,强调伦理道德,因此出现这样的人在明朝是非常可能的,因此应该是事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由此可见,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
A.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由中央掌握
B.官员选拔制度包括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C.才学是选拔官员的唯一标准
D.中央官员是从地方官员中选拔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的“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和“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可以得出当时官吏的考核与任免权贵中央掌握,故选A,BCD与材料原意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秦汉时地方守、相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即“汉法,三载上计,以会课(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最。”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对地方的巡查也分两级进行,即中央对郡国和郡对属县的分级巡视。……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与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高小平等《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二?英国没有专门的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李靖堃《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材料三?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
——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何共性?(4分)与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9分)
参考答案:(1)措施:实行上计考察;设立刺史、采访使作为监察官监察地方;开展临时性突击考评;依据不同的考评结果对官员予以赏罚。(6分,答出3点即可)
(2)特点:政府高度重视;多部门齐抓共管,构建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监察制度完整、灵活;对政府及官员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6分,答出3点即可)
(3)共性:都很早就注意建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官员进行监察;都有相配套的监察措施;都注重监察过程与结果的统一。(4分,答出2点即可)
进步之处:中国汉唐监察体制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封建人治的本质特征决定着皇帝对监察系统的制约,是没有民主意义的、狭窄的监督机制,具有先天的脆弱性;(4分)英国的监察体制则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的监察体制,以法律而非君主的意志来规范监察的过程和结果。(5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官员的监督与考核制度。材料中的“三载上计,以会课(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最。”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表明汉唐时期对官吏的考核措施很严格。材料中的“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表明汉唐两朝对地方实行监察制度。依据材料中的“临时”这个关键词可以得出汉唐时期考查官员的另一个措施。
(2)第二问,“英国没有专门的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表明英国的监察制度的特点是不是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而是多机构共管的方式。英国的反腐机制还有立法保障,所以体现了它的严格性与力度大的特点。
(3)第三问,本题可以综合前边的答案得出正确答案。中国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开始对官员的监察,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官员监察制度立法的国家。我国与英国对官员的监察制度都有配套的措施,并且对官员的监察力度也都很大。英国的监察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监察制度,体现了民主性,而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为了维护专制皇权,围绕着这个根本不同来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想要
A.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B.抑制权臣,加强皇权
C.设厂卫,加强监督
D.改革官制,增设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