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下面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四幅地图(部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呈现什么趋势?(4分)
(2)图三和图四所示地方行政制度的本质目的是什么?结果有何差异?(6分)
(3)从文明发展的视角分析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1)分封制和郡县制。(2分)趋势: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形成)。(2分)
(2)目的:巩固封建统治。(2分)结果:郡国并行制实施后,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2分)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我国省制的开端。(2分)
(3)影响: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推动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保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3分)
本题解析:(1)从图一中有宋,齐,燕,鲁等字样,可以反映出分封制的特征,图二是秦代疆域图,有大量郡出现可知这是郡县制的反映,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2)图三展现了汉初的郡国并行政体,图四所示是元代的行省制,统治者采用这两种模式的目的相同,即巩固封建统治,但结果却有天壤之别,郡国并行制实施后,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3)结合教材内容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文明产生的积极影响即可。
考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点评: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严格控制地方的权力组织方式,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地方管理体制紧密相连,分封制下地方分权严重最终导致国家的分裂,秦统一中国后开始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在经过汉初郡国并行体制失败后,郡县制模式的优越性开始表现出来,此后郡县制得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程度也得以增强;在经过唐宋对郡县制的变革后,元代实行了行省制,更为成熟的地方管理模式出现,地方再也未出现能和中央分庭抗礼的现象,中央集权得以极大增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商王名)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①商朝时已经出现了宗法制度?②商朝时分封制度已经形成
③宗法制度对统治稳定影响巨大?④商朝“乱世”局面与分封制直接相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①新皇帝将本国取得成功的法家学说运用到全中国。 ②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③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④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集中经济化。”下列措施属于“新皇帝”所为的是
A.开驰道控制全国
B.置太学设五经博士
C.轻赋税行均田制
D.废丞相设内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法家学说”“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可知这是指秦始皇的措施,因此A符合题意。B不对,这对应汉武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讲授儒学;C不对,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D不对,这是对应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内阁制形成。。
点评:本题的解法可归为人物分析类,人物是历史活动的主体,解题时要注重人物,做上记号后认真审题。
找到此题人物是秦始皇就很容易排除BC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1787 年宪法》
[?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颜氏家训》载:南北朝时,梁朝的士大夫“出则车舆,入则扶侍……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嬴气弱,不耐寒暑”,在仓猝变乱中坐以待毙。该记载可用于说明南北朝时期
A.叛乱寥寥无几
B.气候反常恶劣
C.人民体质赢弱
D.选官存在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