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南德宏南甸宣抚司署。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是指(?)

A.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B.平定西南地区宣慰司的叛乱
C.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衙门,改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统治
D.对西南地区实行地方土司和中央委派官员共同管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故选C项。
点评: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 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机构中负责管理监察事务的是
①唐朝门下省②元朝御史台③明朝提刑按察使司④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宋太祖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设“三衙”,收精兵
B.派文臣做知州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太祖的话明显的表达了他所选派的“儒臣干事者”到地方管理行政事务,同时,题干中显露出宋太祖了解到“武臣”危害之大,他当然不可能再派军事将领到地方当行政长官;A项的“文臣”和署理行政事务的“知州”与题干相对应。A项措施的实行,削弱了地方的军事实力、C项措施的实行,剥夺了地方的财政大权,D项是宋初中央集权强化的特点。故答案选择A项。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B、C三个选项都是北宋初年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D项是北宋初年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特点,解题的思路在于题干材料表达的意思与选项的对应关系。同时,要注意结合时政热点,从当前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考查中国古代加强完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措施、特点及影响,认识中央集权对巩固国家统一的积极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史学家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兴亡与都邑之转移。”此处“都邑之转移”应是指政治中心
A.自西方而移于东方
B.自东方而移于西方
C.自南方而移于北方
D.自北方而移于南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民间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皇帝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等级名分制度。题干所说的“寻根祭祖”体现的主要是一种血缘关系,这一传统的形成和宗法制有关。故选A。B项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一种政治隶属关系;C项是权力传承制度;D项是秦朝以后实行的政治制度。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血缘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