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19年5月,清华大学师生在操场上焚烧日货。这种举动
①属于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②表达了我国人民反对日本强占山东的决心?
③表现了清华师生的爱国情操?
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近代一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表达中国人民爱国热情和决心,并且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展成熟,主要表现在
A.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根据中国社会性质提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C.反“围剿”失利后,排除“左倾”错误的干扰开始长征
D.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说:“就辛亥革命而言,主要不是解决经济问题,是要解决政治上的专制制度,要求民主,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这是近代革命的核心内容,也是辛亥革命的基本诉求。”下列史实可以证明该观点的是
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
②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以儒家三纲等为代表的旧思想发起全面进攻,传统权威被打倒
③按照《临时约法》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
④辛亥革命后社会精英阶层要求通过议会选举方式参政的意识增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体现的关键信息“要解决政治上的专制制度,要求民主”这个核心看,选项②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不符合辛亥革命要求,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请回答:
(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完全正确。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3)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先后传入中国,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潮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骞、仲甫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史实可知1901年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围绕其签订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B C D三项出现的时间特征均与1901年不符。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