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邓氏自中与后累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此种情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 ]
A.察举制?
B.世袭制?
C.军功爵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宋太祖“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采取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哪一社会问题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政
C.朋党之争
D.农民起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唐朝中后期出现的藩镇割据局面是唐代乃至五代十国政权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地方割据势力不但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而且长期的割据战乱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也产生重大破坏。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学者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中国地方行政史上有很大独创性,是中国古代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一种较高级演化形态。下列史实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 ]
A、辖区广阔,超出以往郡县管辖范围
B、其职能主要是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权力
C、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D、权力集中,拥有经济、军事等大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
[? ]
A.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
B.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
C.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
D.权力实际已经不受任何监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
C.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
D.枢密院和宣慰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因此选B.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
点评:宋代皇权加强的措施——二府三司制(1)措施: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作用:这些官职的设置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权力,皇权得到加强。元朝的中书省—— 一府两院制:元朝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的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