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诗中所述的从商原因主要有
①商业利润丰厚 ②商人好逸恶劳 ③农民赋税沉重 ④政府取消了商业限制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2、判断题 (16分)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3分)
材料二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 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陚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朝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5分)
材料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清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引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闭关锁国政策下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价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8分)
3、判断题 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地虽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明朝山西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明朝长途区域性贸易发展迅速
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
4、判断题 一位西方学者在所著城市的性质中讨论西方城市起源时说:「起初城市即是村庄,但不久就开始在工业、政治、建筑各方面显露出城市的特征。城市必须设防自卫,须有市政厅作为市民行使政治权力的集会场所。城里还必须有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既在精神上,也在建筑上耸峙于全城之上。」他说的「城市」属于何时﹖这样的叙述是否适用于说明中国城市的起源﹖
A.属于上古时代,只要将「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改为「宗庙作为祭祀的场所」,亦能用于中国
B.属于上古时代,对中国城市言,几乎完全不适用
C.应为中世纪时,若将「教堂」改为「佛寺或道观」,亦能用于中国
D.应为中世纪时,对中国城市言,几乎完全不适用
5、判断题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
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
④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