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秦朝在中央设丞相、 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而刺史为西汉时期设立的监察官员。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社会政治大转型”可知,本题应从政治角度入手,那么,AC选项可以排除,因为它们分别属于经济、思想两个方面;社会政治大转型是“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帝”,显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实现和巩固大一统,那么,废分封行郡县,与题意相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秦始皇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本质特征的是
A.推行郡县制
B.皇帝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吏
C.制定法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制主义在决策方式上集中表现为事物由一人决断,大权独揽,中央集权在组织形式表现为中央能严格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的领导。秦代所开创的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在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制度特征的是B项,A只能体现中央集权,D项能体现专制主义,而C项与此制度无关,故答案选B项。
考点: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点,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的具体表现是“三公九卿制”,在地方表现为“郡县制”,材料强调了“三公九卿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高考关注的角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和具体特征,而秦代是这一制度的开创时期,应从整体上对此有所把握。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在中国存在一种广泛而普遍的宗族文化——祖先崇拜,由此衍生出遍布民间的祠堂。下列关于祠堂文化的正确叙述是?(?)
A.祠堂的盛行与中央集权制、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B.宗族被封建政府授权直接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维持乡村治安
C.自先秦时期起国家便鼓励民间修建祠堂
D.祠堂是宗法制度的物化象征,反映了深厚的家族观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祠堂体现的是一种血缘关系,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的社会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我要用奸臣去监视忠臣,用忠臣去威胁奸臣。”这是电视剧《东方朔》中汉武帝独特的用人之术,其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封建专制皇权
B.显示自己不拘一格
C.鼓励大臣相互牵制
D.表明自己心胸豁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中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历史规律的准确把握。题干中的“忠臣”和“奸臣”实际上是官员队伍中的派别,皇帝的统治之术是平衡,平衡各派力量,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目的,以加强皇权。C项是主要迷惑项,没有一个皇帝去鼓励大臣相互斗争,一起干事才是最重要的。根据古代政治发展规律,皇权加强是趋势。故选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加强皇权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农业的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