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学者统计发现:1570--1644年美洲通过欧洲转手运到东方的白银大约有8000吨,除去流入印度和奥斯曼外,其中大部分流入了中国,估计约有5000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主要是因为
A.中国放弃了海禁政策
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
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1570--1644年”才是本题的题眼,A.中国放弃了海禁政策、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和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均可以在时间上排除掉,因为这三项在时间上都和“1570--1644年”是相矛盾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朝时期,我国的丝织业和棉织业中心分别是(? )
A.南京、广州
B.松江、苏州
C.杭州、松江
D.苏州、南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
D.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从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D.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B.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这凑个材料中体现不出来,而且联系其名称此处应为居住区域而非商业区,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状况
点评: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3.起源早、不断发展,但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4.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一唐代著名诗句赞美的是
A.古代浙江的青瓷
B.古代河北的白瓷
C.古代山东的黑陶
D.古代中原的铁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越窑”位于浙江绍兴,“翠色”肯定是青瓷。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和当时最著名的两大纺织中心分别是(? )
A.隋唐、苏州和南京
B.明清、苏州和杭州
C.明清、南京和广州
D.宋元、南京和广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我国丝织业进入鼎盛期是在明清时期,当时最著名的 纺织业中心是苏州河杭州,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