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美苏两个大国演绎了大国兴起的奇迹,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一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需退,不退就不能进。”
材料二 “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罗斯福还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1)列宁是如何做到“退一步”的?“进两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斯福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材料二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什么意思?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放弃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含义: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等。
(2)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意思: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挽救经济危机。影响: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计划、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采取什么发展模式归根结底是由国情尤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是
A.改变了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
B.重点在农业方面的措施
C.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实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可以说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不能说冲破了其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所以A、C都排除。斯大林模式的典型特征就是国家下达指令计划,排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所以D错误,联系教材,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方面,答案为B。
考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即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也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能准确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如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立于1871年3月28日
B.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C.世界上第一个工人政权
D.其失败并非偶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指的是十月革命。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从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上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C.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要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一是从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上看,二是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还要看时间限制20世纪初期,并分析这个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可以排除AC;从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上看可以排除D,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的具体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