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为中国19世纪中后期一家新式学校的招生简章节选。据此判断学生毕业后的合理分配可能最小的是到
报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裁核
|
功课
| 上午读诸经、下午习洋语洋操和射击,一年余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炮……
|
?
A.总理衙门担任翻译
B.汉阳铁厂担任经理
C.湘军担任陆军营官
D.北洋海军担任管带
2、判断题 对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建立全面的现代化社会的要求来说,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
[? ]
A.土改后在农村存在着贫富分化和土地兼并的可能
B.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使农民没有彻底摆脱封建剥削
C.土改后期出现的冒进倾向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土改后形成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3、判断题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下列哪项内容体现了这一主张?
A.购买外国武器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创办军事工业
D.重用外国人才
4、判断题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相同特点是
[?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一五”计划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步骤
5、判断题 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工业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这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随着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材料三:建国初期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统计图

材料四:(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许多重要的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得到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极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简述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四分析这种变化的必要性。
(4)党的十六大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国要加快实现工业化应走什么样的道路?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