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厘金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影响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
A.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2、判断题 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
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
B、白手起家,创业的艰难
C、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D、商场上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初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

材料二?[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极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东北地区是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前期以钢铁、机械为重点,后期以石油开采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
——摘编自赵济等编《中国地理》
(1)依据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依据材料二,分析这种变化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地区作为重工业基地,前期以钢铁、机械为重点,后期以石油开采为重点,请各举一例说明。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为什么把东北确定为重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不包括
A.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B.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C.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5、选择题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