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欧洲一体化是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典型代表,不断深入发展。以下不是在这一进程中出现的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共同体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欧洲联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63年法国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的请求。戴高乐在解释法国的决定时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法国所不能接受的。这说明
A.西欧国家间的矛盾消除
B.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C.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
D.西欧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摆脱美国的控制,走联合发展道路,才能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重塑昔日辉煌。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主要区别是(?)
A.目的上不同
B.内涵上不同
C.表现上不同
D.作用上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是忧郁激烈的社会大变革和阶级关系变动,促成了各种政治主张的产生和不同哲学派别的形成,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形成的一种局面(自发),而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是为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鼓励学术争鸣,促进文化发展的一种自觉行为。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三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古语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
(1)《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其基本治国思想是什么?(4分)
(2)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宋代的儒学发生了什么变化?目的是什么?(4分)
(4)当前我们国家提倡的以德治国的含义是什么?与儒家的以德治国有何本质区别?(4分)
参考答案:(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治国思想:以德治国、以德治民,反对暴政和任意刑杀。
(2)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独尊”地位,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学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目的: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4)含义: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补充,继承我国传统道德,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本质区别:当前强调的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与时代潮流接轨的现代公民道德教育。
本题解析:本题以儒家思想为切入点,系统考查对不同历史时期儒家思想的识记、分析与归纳能力。第(1)问可结合材料所给的对话形式联系教材论述回答,第(2)问应综合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回答,第(3)问结合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特点来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中国传说的古史时代》)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传说的史料价值与历史文献相当
B.历史传说是了解远古历史的唯一途径
C.历史传说反映了远古时代真实的历史
D.历史传说中蕴含的历史信息非常重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是注意材料内容的理解,“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强调的是历史传说中有重要的信息,所以D正确,ABC表述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