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相关内容——唐朝的政事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唐朝政事堂设立”的史实。CD两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D。进一步可知,B项符合当时设立政事堂的史实,即三省制由于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免不了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浪费时间。于是,唐太宗在门下省设政事堂。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皇帝”指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秦始皇灭掉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自比功过三皇五帝,自称“始皇帝”。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称呼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浏览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 ?
请回答:
(1)读图①、②,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两种制度?(4分)
(2)读图③,这是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作用?(6分)
(3)结合图①②③,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
⑴分封制; 郡县制(4分)
⑵三省六部制;(2分)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4分)
⑶地方权力受到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6分)
本题解析:
(1)通过图一中的西周、齐、鲁、燕、吴、楚、晋等国家名称,可以判断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通过图二中的秦、陇西郡、辽东郡等信息,可知这是秦朝实行的郡县制。
(2)图三皇帝之下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不同的职能,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3)结合图①②③,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在地方上,地方权力受到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在中央,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正在积极进行,民主政治进程在加快。故而,民主政治进程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同时也是高考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高考中的地位较前虽有所降低,但因与当前民主政治的热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高考命题从未间断过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部分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的统治
D.公民大会的设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古希腊民主政治在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正式形成,A梭伦改革是基础,C是最辉煌的时期,D项是古希腊古已有之的制度不是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故选择B项。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确立。
点评: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下的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泛民主,只有人民民主专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大多数人民主。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
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
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2分)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2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启蒙运动》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