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代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①要求民众对政府负责?②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③发源于雅典?④贯彻主权在民的根本原则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探索、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请回答:
(1)“一五”期间召 开的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之初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2分)
(2) “六五”计划期间(1981~1985),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2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2分)对外开放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2分)
(3)“八五”计划期间(1991~199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1分)
参考答案:(1)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分)规定了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分)
(2)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在城市中扩大企业自主权。(1分)搞活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分)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2分)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找出八大的历史贡献即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分)规定了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先在农村发生,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即在城市中扩大企业自主权,搞活国有企业;总体而言经济体制改革目的是搞活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结合所学可知“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对外开放主要是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3)结合所学不难得出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点评:建国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尤其是第三项内容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6年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破坏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阶段特征在学习中必须牢固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经济全球化就已启动。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曾被两次世界大战打断。直到二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才加快发展,最终形成。
请回答:(10分)
1)你认为,二战后推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推进全球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作用,因此在布拉格召开的世界银行年会和欧盟召开的高峰会议期间,都发生了一部分反全球化的示威者与军警冲突的骚乱。请分析这些人士为什么要反对经济全球化?
参考答案:
1)信息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特别是网络化的普及,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提供了技术条件;国际格局的演变和美苏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各种跨国公司的建立,关贸协定的签订和WTO的成立,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2)这些人士中的绝大多数反对的不是全球化本身,而是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主宰了全球化,造成了分配严重不均,南北经济差距扩大。(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报道,2002年,伊朗官方曾发布了一批玩偶,希望以此来抵御人们对芭比娃娃的需求。这些娃娃身着伊斯兰传统服装,而女性娃娃则以头巾裹头,身上披着宽大的衣服,完全符合伊朗女性在公共场合必须遵循的礼仪。不过,此举并不成功,人们还是更喜欢芭比娃娃。类似的现象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发生过。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美国对伊朗进行“和平演变”
B.美国文化和伊朗本土文化的冲突
C.美国和伊朗的政治对立
D.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芭比娃娃一事,可以看出伊朗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从材料信息看,“类似的现象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发生过”,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右图是毛主席在中南海观看机关干部炼钢的情景这幅图片应拍摄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机关干部炼铁”是不正常的,应该是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