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
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C.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尊君”和“民本”“根本因素”,联系已学知识分析可知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的社会意识,而“尊君”和“民本”这样的社会意识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作为古代中国经济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其分散性决定必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须“尊君”;而自然经济又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又须注重“民本”,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10年的“两会”期间,选举法的修改受到热议。1995年,农民从拥有“1/8投票权”发展到拥有“1/4投票权”,如今则将进入与城市居民 “同票同权”的新时代。新时期,表明中国农村基层民主获得突破性发展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 
B.“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C.《行政诉讼法》的颁布
D.《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同学拿出一些“1969年发行”或“1971年发行”的毛泽东主席像章给同学们观赏,从这些旧物可以断定是?(?)
A.建国初期的
B.抗美援朝时期的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D.改革开放以后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只要明确知道“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1966——1976 ,就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完成表格。
《学习时报》载:客观地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前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1949—1956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上述材料中的哪个时代?举出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的实例。(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10分)
时代
| 方面
| 举例(各举两例即可)
|
?
| 政治制度
| ?
|
外交政策
| ?
|
?
参考答案:
时?代:革命立国时代(2分)
政治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分,任意答出两项即可)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分,任意答出两项即可)
本题解析:联系新中国建国后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而1949—1956这属于这个时代;政治方面三大制度,外交方面三大政策。
点评:我国为什么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①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②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2)奠定基础:①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②为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是一战前后中国进口总值指数变化的情况。(以1913年为100%)
阅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图表,分析一战以来中国进口贸易总值变化的趋势。
(2)说明进口总值发生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1)一战开始后,中国商品进口额比战前减少。大战结束后,进口额迅速回升并超过战前水平。
(2)减少: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增加: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重新受到压制。
本题解析:本题有一个难点,即图表中给出的是中国的进口额,与印象中的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正好相反,但这正是题目的“题眼”,正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帝国主义国家输出到中国的商品才有所减少,审题时应注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