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D三项的表述属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而不是“政治制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表述符合题意“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史实,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关于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大意为:唐朝开元年间以来,朝廷要求诸王“皆居京师”,支庶则参加科举考试自谋生路;他们“出仕于外”“守郡掌兵,为国宣力”。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对宗室诸王的严格控制,防止其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故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宗法分封制对中央集权不利,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成为中央控制宗室子弟的工具,而不是宗室子弟控制政权,排除D 。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唐朝加强中央集权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A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不是中央一级国家机构,C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