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近代中国率先提出对政治制度进行变革的是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立宪派
D.革命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反映的内容是(?)
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
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D.设邮政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上、天”指的是皇帝,“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即人人都可以向朝廷上书言事,故选B。
点评:戊戌变法在政治方面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试从社会环境、国际环境以及主体改革力量等方面比较明治维新的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2分)
参考答案:第一,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强大的多。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没得到充分发展,且具有极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封建势力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在军政大权都操纵在地主阶级守旧派手中的情况下,颁布变法诏书,推行新政,必然成为一纸空文。而日本则不同,封建势力的德川幕府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之下,已经摇摇欲坠,开明的贵族与资产阶级结成了倒幕联盟,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第二,国际环境的不同。19世纪末。维新变法兴起时中国正面临瓜分狂潮;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当时美国刚打完南北战争无力东顾,英法正帮助清政府镇压革命运动,扩张它们在中国的势力。
第三,日本倒幕派是利用人民的力量,通过国内战争的手段首先取得政权。而中国的维新派,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帝党官僚和士大夫阶层的少数人的小圈子里面。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资本主义一套主张,所以很难有成功的希望。
据上所述,这就决定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运动必然成功,而戊戌变法的改良主义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认识:只有依靠人民,通过革命手段,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才能使中国真正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明治维新、百日维新已皆成历史。面对今日之世界,我们抓住机遇,加快步伐,不再彷徨,以期早日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本题解析:本题以比较题的形式来考查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以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出发点,旨在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以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此题解题关键应首先明确中日两国的时代背景,改革的主要推动力为比较项来找出造成不同结局的差异,再从两国改革的领导阶级方面分析差异的根本原因。明治维新、戊戌变法虽都是资产阶级改革,与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建设自不可同日而语,但从抓住机遇、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等方面都有借鉴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C.变更国体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向西方学习的思想,B项正确;A、C、D均与材料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指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要求建立
A.君主专制政体
B.总统共和政体
C.君主立宪政体
D.议会共和政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