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一?梁启超将变法的过程描述为康有为由布衣而卿相的个人发迹史,将清政府陆续推行的新政缩减至康有为主导的“百日维新”,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将政变的原因约化为主维新的光绪和主守旧的慈禧之间的帝后党争。这些观点在现行的叙述中演变为:康有为是维新运动的主要领袖,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构成的维新派是当时唯一的进步力量,康有为的思想是变法的主导思想,他多年奔走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展,并最终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于1898年推行了短暂的新政。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曾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某班组成了三个兴趣小组对这两个派别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证,结果得出了以下三个结论:
(1)材料一中梁启超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梁启超这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试简要说明之。
(2)材料二中的三个结论,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简要论证。
第一组
| 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
第二组
| 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
第三组
|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参考答案: 答案:(1)维新变法前夕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对于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他的“托古改制”理论把孔子奉为变法改制的祖师,以此论证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以“三世”说来强调中国应由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的必然性。他的思想在维新变法时期影响最大,故而梁启超认为其思想是变法的“唯一指导思想”。 (2)第三组: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异曲”:维新派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制。 “同工”:都主张学 西方,反对君主专制,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救亡图存。 “殊途”:维新派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同归”:都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或: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但最终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上四点每点2分,共8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强也有由。”以此为政治理想的运动是 [?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实业救国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百莱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 ― 萧一山 《 清代通史 》 ( 1923 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日:“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 · … ,’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一陈恭禄?《 中国近代史 》 ( 1 935 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 陈夔龙公梦蕉亭杂记 》 (注:陈夔龙,是清末官僚。 《 梦蕉亭杂记 》 中记述了作者亲见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辛五条约、武昌起义等。) 材料四:?伯兄(指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衡塞巷, … … ,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 康广仁 《 致易一(何树龄)书 》 ( 1 )材料一与材料二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 2 )上面的材料哪些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直接证据?简要说明你 的判断。(4分) ( 3 )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原因:光绪帝没有实权,(1分)而实权掌握在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手中(1分) (2)直接证据:材料三、四都可作为一手资料,举出其中一条得一分(2分) 说明判断:因为两则材料的作者都亲历戊戌变法,他们的记录属于一手资料(2分) (3)主要原因:封建顽固势力太大(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保国会成立后,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因为它 [? ] A.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符合时代要求 B.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了影响 C.促使光绪帝下决心实行变法,大快人心 D.力图扶植清朝统治,得到上下广泛支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孔子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存天理,灭人欲 D.兼爱、非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