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大学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沿途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下列按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历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
①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②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③飞夺泸定桥遗址?④遵义会议会场?⑤吴起镇会师纪念馆
[? ]
A.②④①③⑤?
B.②⑤③④①?
C.②①⑤④③?
D.⑤①④③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图中最能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由弱到强发展变化的示意图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学者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一文中指出:自上海开埠以后,人们时常会说到上海在传递西学、文明输入方面的作用,称上海为“新文明之出张所”“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近代上海这一独特地位的有
①李鸿章主持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②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③梁启超主笔《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强?
④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自上海开埠以后,人们时常会说到上海在传递西学、文明输入方面的作用,称上海为‘新文明之出张所’‘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说明上海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作用,根据题目要求是要用史实来支持这一观点,结合教材的内容,①③④均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清光绪六年(1880年)八月中旬,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奏准筹设津沪电报线时,在天津成立官办的津沪电报总局,委派盛宣怀为总办。结合选项所以选择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分)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材料三?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6分)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2分)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2分)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14分)
参考答案:
(1)形成时间和原因:A区:金朝;漕运中转。B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C区:1903年;政府措施。
举例说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或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军队在天津大沽口登陆,进军北京)。
(2)举例说明: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
意义: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
(3)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
主要变化: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 一步发展;城区扩大。
本题解析:
(1)主要是归纳并理解材料一二三的关键信息。结合材料一天津发展成为中转枢纽和军事要地,可知A区在金朝时期形成;从材料二开埠通商等信息,可知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租界,即B区;从材料三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可知在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形成了C区。
(2)联系必修二洋务运动和近代天津交通工具的变迁,可举出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及新式交通工具,总的意义(或影响)是促进了天津城市的近代化。
(3)联系20世纪初列强侵华战争可答背景,归纳概括材料三的内容可简要答出天津的主要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面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