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观察下图, 1922 年 12 月 30 日,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加盟共和国有( )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图所示 ① 是俄罗斯, ② 是哈萨克, ③ 是白俄罗斯, ④ 是乌克兰。在刚成立的苏维埃共和国联盟的加盟共和国只有 4 个,除 ① ③ ④ 外,还有外高加索。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表是1913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
?
| 1913年
| 1928年
| 1932年
| 1937年
|
?
| 世界
| 世界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工业总产值
| 5
| 5
| 3
| 2
| 2
| 1
|
机器制造业
| 4
| 4
| 2
| 1
| 2
| 1
|
电力
| 15
| 10
| 7
| 4
| 3
| 2
|
煤
| 6
| 6
| 4
| 3
| 4
| 3
|
钢
| 5
| 5
| 5
| 4
| 3
| 3
|
?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①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 ②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③重工业发展速度快? ④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斯大林曾经说:“能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就是说,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呢?不,不能。”这种认识所引起的后果不包括
[? ]
A.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形成高度集权的斯大林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2分)理论指导、史料研习、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1)理论指导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4分) 

(2)史料研习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
?
依据材料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3分) 
(3)问题讨论
?
攻打冬宫?井冈山会师?
某实验中学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结合上图讨论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4分)
(4)社会调查
调查历史见证人,了解人们对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感受。请参照示例回答:(2分)
参考答案:
调查题目:中国的改革开放
调查理由: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调查题目:戈尔巴乔夫改革?
?
?
调查理由: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近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俄两国革命的发展命题,注意马克思主义和各国具体情况的结合与发展。
参考答案:(12分)
(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分)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2分)
(2)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政治前提。(3分)
(3)俄国:城市中心道路;中国: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4分)
(4)理由: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发展出现曲折(或苏联解体,苏联模式失败。)(2分)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农民对立情绪严重,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苏联大约饿死1000万人。
——摘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分)
材料二?关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第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体面而人道的社会标志”;第二种观点认为“它奖懒罚勤,是公民秩序衰退的原因”。
(2)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三? 1978年至2000年我国居民年均收入情况表
项目
| 1978年
| 1998年
| 2008年
|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 133.6元
| 2162元
| 9828元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 343.4元
| 5425元
| 15419.26元
|
城乡储蓄存款余额
| 210.6元
| 53407.5亿元
| 217885亿元
|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3分)
(2)观点一:同意第一种观点。因为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3分)
观点二:同意第二种观点。因为福利制度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3分)
观点三: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参考答案综合前两个观点论证。(3分)
(只指出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3)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
(4)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关注民生。(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