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各项成就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D.中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判断题 老舍在创作《茶馆》时指出:“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根据所给的茶馆中的人物语言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宋恩子:“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崔久峰:“做过国会议员,那真是造孽呀!革命有什么用呢,不过自误误人而已!”
A.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一些改良社会风气的法令
B.中华民国成立后封建习俗被彻底废除了
C.中华民国成立后,革命成果有限
D.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者丧失了革命信心
3、判断题 新中国能够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其背景是:①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②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③中国支持印度支那地区开展抗法斗争④中国支持越南人民进行抗美斗争? (?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判断题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A.朝鲜战争的影响
B.战后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C.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能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战爆发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应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但当他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后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三?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他在颁奖典礼上说:“我坚信,假如我们希望逃过自我毁灭的下场,我们集体良知和安全保障体系内就不该允许核武器存在。”“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彻底确保不会有更多国家拥有核武器。”巴拉迪还强调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监督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扮演的角色,即确保核材料仅被用于发电、医疗、研究等方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爱因斯坦对制造和使用核武器的主张。(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及其意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核问题的认识。(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