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各项成就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D.中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结合所学内容不难判断A项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B项发生在1964年,C项出现在1967年,D项1970年中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所以答案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老舍在创作《茶馆》时指出:“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根据所给的茶馆中的人物语言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宋恩子:“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崔久峰:“做过国会议员,那真是造孽呀!革命有什么用呢,不过自误误人而已!”
A.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一些改良社会风气的法令
B.中华民国成立后封建习俗被彻底废除了
C.中华民国成立后,革命成果有限
D.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者丧失了革命信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请安”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封建习俗没有被彻底废除。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中国能够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其背景是:①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②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③中国支持印度支那地区开展抗法斗争④中国支持越南人民进行抗美斗争? (?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新中国能够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④发生在1954年以后,时间不符。A、C、D选项都包涵了④,故正确的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A.朝鲜战争的影响
B.战后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C.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但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能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战爆发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应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但当他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后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三?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他在颁奖典礼上说:“我坚信,假如我们希望逃过自我毁灭的下场,我们集体良知和安全保障体系内就不该允许核武器存在。”“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彻底确保不会有更多国家拥有核武器。”巴拉迪还强调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监督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扮演的角色,即确保核材料仅被用于发电、医疗、研究等方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爱因斯坦对制造和使用核武器的主张。(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及其意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核问题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研制核武器作为预防法西斯核战争的手段;反对把核武器作为大规模杀人武器。(2分)
(2)目的:反对核战争,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2分)意义:增强了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2分)
(3)核武器依然严重威胁世界和平;要和平利用核能造福人类;防止核扩散。(2分)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两位历史人物所说话语的用意和基本立场。第(1)问中的实质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应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即可得出答案;也就是说从爱因斯坦对和平的基本立场和他的态度两个方面来考虑。第(2)问既根据材料二又必须结合所学知识,才能答出第(3)问启示类题目必须按前两问来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