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九)
2、选择题 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
3、选择题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 )
A.彻底否定儒学
B.对孔孟个人和理学的否定
C.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
D.建立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4、综合题 (18分)材料一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6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孟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主张。(2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出现了哪些变化?(5分)
材料二、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3)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6分)
材料三、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4)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7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新思想的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