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63年俄商在汉口开办顺丰砖茶厂,1872年英商开办了汉口砖茶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天津条约》将汉口开辟为通商口岸 ②是根据不平等条约规定在中国开办的外资企业
③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④客观上有利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判断题 自古以来,山东省在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一蓝一黄优势互补,非黄非蓝地区同迎机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取得较快发展。清代山东植棉进一步发展,植棉州县增至90余个,达州县总数的87%。……酿酒制曲主要分布于平原粮产区,而榨油业则以山东半岛和鲁中山区较盛。……从乾隆年间开始,淄川县出现小机户,栗家庄树荆堂恒盛机房的创始人毕丰涟以一张织机起家,道光时发展为织机20余架。……清代潍县商人足迹更是南达江淮,北至盛京、吉林。苏州的东齐会馆就是潍商与胶州商人共同创建的。?
——摘自许檀《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
材料2:在烟台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共15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烟台的主要进口商品。
——《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
(1)依据材料1,概括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
(2)材料2中烟台进出口贸易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
3、判断题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
[? ]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来源:91 考试网 4、判断题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自在《卖布谣》中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有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
①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②作者提倡用国货
③五四前后,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强烈关注④作者反对西方机器生产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判断题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