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有关自然经济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在一个小的社会单元内部,可以基本做到自给自足
③男耕女织是自然经济活动的典型结构
④甲午战争后开始解体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载: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光绪《富阳县志》载:“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明清时期,农民依附关系不断加强
B.由明至晚清农村赋税缴纳以土地为主
C.明朝以来,政府农民迁徙限制逐渐松弛
D.近代农村赋税制度经历了根本性变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信息“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可知政府重视土地税,而对人丁税逐渐淡化;由材料中“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可知清代后期对人口普查的松弛。这些信息反映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即明朝以来,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逐渐松弛,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缪,此其分事也。”材料所述生产方式形成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材料反映的是男耕女织为特征的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主要耕作方式)形成。
点评:小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我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的理解。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凭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C.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
D.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大意:一方面,勤于耕作、生产效率高的农民只能治田十亩,所以田多的人就把田地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另一方面,人多,可开垦的荒地几乎开完,所以少田的人只能耕作别人的田地;说明租佃关系得到发展。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收其租”现象;古代农民的人身依附性是越来越弱。租佃制在战国时期产生,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在明朝中后期产生,封建社会的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并利用手中少量的生产资料进行相对独立的个体农业生产和家庭手工业劳动,农民除了家庭中的简单协作外,很少存在大规模集体协作的经营和生产。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所以由资本家报供厂房、机器等设备,进行大机器生产条件下的集体协作劳动。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识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正确区分选项中概念。还可以考查租佃制的形成发展过程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