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抵抗列强侵略,捍卫民族尊严,中国军民谱写了一首首悲壮诗篇。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诗描述了中日之间哪一年爆发的哪一战役?指挥“致远杀贼”的是哪位爱国将领?(3分)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2)指出邱逢甲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与邱逢甲一起参加反割台斗争的爱国志士。(2分)
材料三?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军作战指导计划》(1937年)
(3)为实现材料三中“确保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政府分别组织了哪些重大战役?(2分)这些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如何?(2分)
材料四?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毛泽东《祭黄帝文》(1937年)
(4)材料四中的“民族阵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场“坚决抵抗”的战争在近代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地位和历史意义。(3分)
2、判断题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
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有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
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
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判断题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和19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要求有所不同。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选出对应正确的一组选项
①开通商口岸——资本输出,占领市场?
②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瓜分中国
③修铁路、设工厂——资本输出?
④协定关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占领市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判断题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5、选择题 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载:“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表明,在五四运动中( )
①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②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 ③青年爱国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 ④运动具有坚决的斗争性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