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 ]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的救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汉起,汉族已经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自北宋起,全国范围内经济联系性加强了,这个共同体也更趋于稳定”。
——胡逢祥《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自胚胎以至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成人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吾尤恐乎他日之所谓政治学者,耳食新说,不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之思想为措治之极则,谓欧洲各国既行之而效矣,而遂欲以政府万能之说,移植于中国,则吾国将永无成国之日矣。知他人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合群云者,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此稍学哲理者所能知也。吾中国谓之为无群乎?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聚族而居者也。”
——《梁启超选集》
材料三?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满足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
经过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的洗礼,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已经成为多数这个人的共识。……1945年,中国以自己的巨大贡献与牺牲,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知识?新视野》第307页、第453—454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汉族共同体形成和稳定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开辟一条崭新的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方面起到的作用。(9分)
参考答案:
(1)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政治控制,有利于地域共同体的形成;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加强;宗法制的影响深远,人民的血缘观念浓厚;儒家文化注重人伦教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意识形态,各民族形成了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每点2分,答任意3点得6分)
(2)思想主张:主张以民族主义来组建国家;提倡以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抵制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机。强调以物竞天择的进化论观点解释民族主义,主张民族统一。(6分)
形成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独立发展资本主义;近代西方民族、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影响。(每点2分,答任意2点得4分)
(3)抗日战争超越了阶级、阶层、党派及各种政治势力的差别,形成了全民族共同抗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使全国人民形成了一致对外的坚强信念,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每点3分,答任意3点得9分)
本题解析:
(1)汉族起源于文明曙光时期。经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的民族交往以及秦汉统一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整合,逐步融合成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古代中国汉族共同体形成和稳定的因素可以从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回答。
(2)梁启超广泛吸收中外的各种思想资源,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对民族主义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其“民族主义”的思想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第二小问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历史背景分析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
(3)该问要求说明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开辟一条崭新的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方面起到的作用,实际上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联系所学知识,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概括回答。
点评:“民族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5世纪的德国,近代以后才开始被人们广泛应用。在世界近代史上,出现过两种民族主义。即“以反对民族压迫为内容和以反对封建压迫为内客。前者以建立资产阶级民族独立国家为目标,用反对民族压迫为思想旗帜,推动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后者以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为目标,用反对封建压迫为思想旗帜,推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属于后者。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8年,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是在重庆,下列关于国共重庆谈判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重庆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上半期,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动力是
A.急需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料
B.中国地大物博且人口众多
C.清政府内部统治出现危机
D.资本积累需大量贵重金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世纪上半期,西方大都开始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对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增,因此此时列强侵华的主要动力是急需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料。BC属于中国方面的原因,是外因;D项是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需求。故选A
点评: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鸦片战争为代表的侵略战争是以打开中国市场销售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则是资本输出为主,商品销售为辅。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目的学生应该明白。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2分)
⑴、请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方式及政治基础。(6分)?
⑵、两次合作实现后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各是什么?(4分)
⑶、两次合作期间,针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中共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政策方略?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10分)
⑷、你认为能否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请说出你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党内合作。新三民主义。(6分)
⑵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
⑶第一次:以妥协退让求团结,结果统一战线破裂,大革命失败(4分,答出表现也可以);
第二次: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但又维护了统一战线,结果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4分,答表现也可以)。
说明中共逐渐走向成熟;统一战线政策是革命胜利的法宝;中共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2分,言之有理即可)
⑷有可能。①国共历史上曾有过两次成功的合作,并推动革命的进程;②目前国共两党都主张“一个中国”。(2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