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
A.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
B.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
C.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D.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为,在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应该改注重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不能只顾自己利益而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因此要规范公民的行为,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恩格斯这样评价罗马法的主要依据是
[? ]
A.近代欧洲大都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
B.各国法律的制定都参考罗马法
C.罗马法是全世界通用法律
D.罗马法是法律的起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6分)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三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四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
——据Schleifer《关于<论美国的民主>新译本的读书报告》整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素。(8分)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4分)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关于西方文明“文化接力”观点的?说明理由。(4分)
(4)托克维尔认为民主政治受制于哪些要素?按这一说法分析,民主政治为何在19世纪晚期的法国获得成功而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遭遇挫折?(10分)
参考答案:
(1)因素: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礼崩乐坏,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活跃;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崩溃。(4分,任答两点即可)西方: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个人主义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4分)
(2)说明: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欧,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2分)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2分)
(3)观点:西方文明经历了阶段性毁灭和新生,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不同民族主体不断传承创新的结果;(2分)
理由:希腊民主的泛滥最终导致希腊的衰落,但罗马帝国把希腊的人文主义关怀与自身的法律理性结合起来,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中世纪欧洲的长期黑暗不仅没有毁灭西方文明,反而呼唤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路中心的转移,意大利的地位日益下降,但取而代之的是西欧各国在思想和政治上的解放。(任举一例2分)
(4)要素:法律、民情、环境。(2分)
法国: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前赴后继斗争。(4分,任答2点得2分。)
中国:《临时约法》及其确立的政体惨遭破坏;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或“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尊孔复古逆流”);自然经济为主,民族工业占比低。(4分,任答2点得2分。)(以上分析要按法律、民情、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兴起的背景,直接联系教材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来回答即可,中国的因素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礼崩乐坏,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崩溃等方面展开,西方的因素可从民主政治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个人主义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来展开。
(2)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国对西方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中“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来分析归纳即可,西方对中国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中“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的信息,联系近代中国的史实,抓住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事件来分析归纳即可。
(3)首先从材料三中的信息概括出观点,依据“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和“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的信息可概括出西方文明经历了阶段性毁灭和新生,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不同民族主体不断传承创新的结果;理由可从罗马帝国对希腊人文主义的继承、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等史实来分析。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中“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的信息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抓住19世纪晚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期的中国在法律、民情、环境等方面的史实来分别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智者运动兴起的背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据记载,每年初,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都可报名参选陪审员,雅典l0个行政区从报名者中各抽签选出600人,共6000人成为陪审员,任期一年。遇有案件,则根据案件大小从6000人中抽签选出5到2000人组成陪审团,开庭之日再抽签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法庭。这个复杂的选拔程序本质上体现了(?)
A.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直接性和广泛性
B.雅典民主权利的分享完全通过抽签实现
C.庞大的陪审团队伍保障了判决的公正性
D.雅典的陪审员由公民轮流担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陪审团成员先海选再抽签,体现出雅典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方面是直接的、广泛的。陪审团成员通过抽签产生,但并不等于所有的公共职务都是通过抽签产生的,B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陪审团成员的产生程序,并不能得出C项;陪审团成员由抽签产生,并非轮流担任,D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一材料不能说明
A.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纠纷的内容
B.法律程序严谨、详尽
C.罗马法得到恢复并树立威信的原因之一是它包含的平等、公正等法律观念
D.罗马法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得以在近代推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