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
A.枢密使与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
B.枢密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符合材料“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有利于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君权和财权,以削弱相劝加强皇权。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具体考证秦朝设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方面的资料,其中相对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学家的论文
D.秦简的记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学生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在收集、使用资料这一点上,应该是最直接的文物最有说服力。分析选项,民间传说可信度是最差的。《汉书》和史学家论文也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只有D项最客观、最原始、最直接,也最可信。所以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
①承宣布政使司②提刑按察使司③奴儿干都司④都指挥使司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这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已经解决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理解题干材料,实际上是在阐述兵权、财权、行政权等都收归了中央。以革除藩镇割据之弊。题干意在说明中央集权而不是地方政府收权,B错。皇权与相权之争在题干中没有体现,C错。题干中也没有表达D项意思,答案为A。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