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 战后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其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 请根据相关史实说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或挑战的原因。?(8分)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超级大国、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3) “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暂时出现了什么局面??(6分)
(4) 为什么说多极局势“不可逆转”??(3分)
2、判断题
After World War Ⅱthe United Nations was organized.这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社会公正发展的国际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联合国
C.国际联盟
D.世贸组织
3、判断题 1993年,全世界最受关注的100部影片中有88部是美国片;两家美国组织和两家欧洲组织控制了全球范围的新闻收集和新闻传播。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
A、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霸权挑战
B、文化输出成为经济增长点
C、文化价值观已出现同化趋势
D、舆论宣传得到了各国重视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5年,日本千叶市川崎炼铁厂将污染严重的铁矿石厂转移到菲律宾。这件事情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转移到其他国家,不致危害本国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这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工人就业的机会。
——赖余贵《污染转移与生态殖民》
材料二 2005年12月,香港承办世贸部长会议,全球几千名反全球化人马随之纷纷杀到,用特区政府的话叫做“展现世界示威文化”,有人说反对已经“全球化”。(见下图)

材料三 2006年3月11日,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世界多维勒会议上表示,中国和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希望成为全球化的替罪羊。(见下图)

走向世界的澄海玩具

西班牙发生焚烧“中国制造”的鞋类似事件
材料四 有人欢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他们认为这是能够带来幸福的“馅饼”;有人反对全球化的到来,认为这是一个“陷阱”。(见下图)

请回答: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的“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评价材料二中日益升温的反全球化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全球化现象你有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下列诗句、观点或现象与当今生态文明观最为贴近的是?
[? ]
A.“制天命而用之”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D.“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